200802012026
本篇文章係中國時報 97 年 1 月 28 日 (星期一) E8版,三百六十一行專欄,Meg所寫的文章。
因為自己學習瑜珈好一陣子了,體會瑜珈是不錯的運動,總會勸別人一起來學。可是別人總有許多理由,不願接受這運動,或者是做過一兩次,引發舊傷,心裡感到害怕,因而放棄。偶然在中時看到本篇文章,覺得頗能作為學習瑜珈者的參考,故斗膽將其收錄於此,供各位參考。
我的瑜珈經
我在教瑜珈,它是我的工作,也是我的生活。
我還沒教瑜珈之前,曾對它有一些疑問,因為聽到我的同學抱怨說上課時手腕或腰不舒服,還有,我曾上過一堂瑜珈課,從一開始拉拉拉----拉到最後一堂課,最後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停下來看老師表演 (那不是我要去的原因),一度以自己一定沒有練瑜珈的天分。
很多人和我有過一樣的想法吧?也許你現在還是這麼想,但我真的要說,練習瑜珈和天分沒有關係。柔軟度是健康指標,是瑜珈的元素之一,但是,其他還有關於呼吸、肌耐力、心肺、專注力等也都很重要。也許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方式,使我們在很多時候都失去對身體的察覺,練習瑜珈是一個很好的開始。
常聽到學生說,自己練瑜珈之後,才發現身體左右兩邊的差異有多大,進而去探索原因,觀察自己,這些都是很有趣的過程,也許運用對身體的覺察和了解,便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,也就不會強行而為。但在教學過程中多少還是會遇到把進步當競賽、把困難度當標竿的學生,強要身體符合動作,那真的很容易受傷 (大多是累積下來的結果),之前有許多瑜珈練習者受傷的相關新聞 (包括瑜珈老師) 就是最實際的例子。
也許看到隔壁的同學在前彎時自在地把手碰到腳趾頭,你也做到了,但你拱著背、縮著肩,還覺得下背隱約抽痛,憋住氣,還告訴自己:「這就是瑜珈 !」
親愛的,不是這樣的。
依序順從身體的指引吧。請試著把手放在膝蓋或大、小腿,找到屬於你的位置,感覺自己穩定的呼吸,加上保持對身體的覺察,持續練習,如果把手碰到腳趾頭是你要的,有一天它會發生的。
瑜珈的練習是為了身心的健康與平衡,不是在挑戰動作,當然,那有時候是有趣的,但同時了解如何在安全中進入動作的練習也是一定要的。有任何問題一定要詢問你的老師,別讓害羞掩蓋你的疑問,而是更要藉由這樣的互動,讓老師更了解你的身體與你真正的感受,因為那也是課程的一部分呢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