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

Orange Pi One / Orange Pi Zero 升級記憶體

動機

在網路上有人賣淘汰的 Orange Pi One 和 Orange Pi Zero,因為便宜,又收了一堆舊的 3D 印表機來改,所以就買了不少的 Orange Pi One 和 Orange Pi Zero。其中 Orange Pi One 的記憶體都是 512MB,Orange Pi Zero 則有 256MB 和 512MB。

仔細看 DDR RAM 的編號,有 K4B2G1646E 和 K4B4G1646E,前者為 8*256M = 2G (bits),後者為 8*512M = 4G (bits)。編號的其中幾個字母,可能不同,不重要。Orange Pi One 使用 2個 K4B2G1646E,總共有 512MB。若換成 2個 K4B4G1646E,則有 1GB,請參考下面的連結分享。Orange Pi One 可以只裝一個記憶晶片,但不能裝2個不同型號的芯片。

後來查 H2+ 和 H3 的規格,可支援 2GB 的記憶空間。又找到相近型號的記憶晶片 K4B8G1646Q,假如把 Orange Pi Zero 換成這個晶片,就能有 1GB 的記憶體。先買 3個來測,換了之後,確定能用。

面臨的問題是,從來沒有焊過 BGA 封裝的晶片。因此花重金買了一些設備,然後再花了一兩個星期,用沒用到的 DDR2 記憶模組來練習 拆焊,植錫,焊接。最終成功換上記憶晶片,同時發現 BGA 晶片蠻耐操的,加熱 3,4分鐘,重複 3,4遍,甚至不小心用洗板液急速冷卻,仍然正常運作。

參考



K4B4G1646E / K4B8G1646Q 

  • Density: 4 Gb (Gigabits) / 8 Gb (Gigabits)
  • Package: 96 FBGA
  • Speed: 1600 Mbps (Megabits per second)
  • Voltage: 1.35 V (Volts)
  • Temperature: -40 to 95 °C (Celsius)
  • Organization: 256M x 16 / 512M x 16
  • Product Status: End of Life (EOL)

工具

  • 熱風槍,不可少的工具,可以在淘寶買,指定 110V
  • 助焊膏
  • PCB 固定架
  • 錫球,BGA 焊盤間距 0.8mm,挑選錫球直徑 0.45mm
  • 植錫網,植錫架
  • 洗板液
  • 鑷子

植錫

現在的記憶體晶片都是 BGA 封裝,雖然買來的記憶體晶片,都已植錫,但焊接失敗,就必須拆下,重新植錫,再次焊接。因此,在焊接前,先把 BGA 的植錫和焊接功夫練好。翻找手邊的剩餘材料,發現 DDR2 的記憶模組是使用 BGA 封裝的晶片,現在又已用不上,正好用來練習。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練習,拆裝了幾條記憶模組,十幾顆晶片,慢慢掌握其中的技巧。

可以買記憶體用的小鋼網。雖然有買簡易植錫架,但後來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的經驗,發現這樣做更好。先徒手植 2顆上去,當作鋼網的定位點,這樣就不需使用植錫架。

徒手植錫,要練一下。練成後,不用鋼網,也可以用手排錫球,植錫。但實在很費時間,只能當練功。關鍵在於,塗上薄薄一層助焊膏,可以黏住錫球。太多助焊膏,助焊膏一化開,錫球會漂走。熱風槍的風速開到最小,先用遠一點的距離吹,讓錫球先黏在焊盤上,再靠近吹,讓它整個化開,完美地吸在焊盤上。

在焊盤上均勻塗抹助焊膏,一定要用助焊膏,錫球才能黏在焊盤上。這很關鍵,不能太少,不然錫球都會黏在鋼網上。但也不能太多,不然錫球會飄。再把鋼網套上,背後可以用鋁箔紙貼住。

用鑷子一顆一顆把錫球放上去。利用助焊膏黏性,把球黏在鑷尖,再黏到焊盤上。

錫球全部擺好後,用熱風槍,380度,慢慢吹。看影片,都是 40幾秒就好。但我就是要吹到 2分鐘以上才行,不知差在那裡。但也發現,用這溫度吹個 3分鐘多,晶片也還可以正常工作,就放心地做吧。

拆焊與焊接

植球和焊接,最好有計時器,不要光憑感覺。要有耐心,常要好幾分鐘,時間不夠,錫沒全化,硬來,只會把東西弄壞,更麻煩。

拆焊,可以用 450度。PCB上的塑膠零件,用鋁箔紙保護一下,以免吹壞。注意一下小零件,不要不小心把它吹飛或撞飛。若真不幸弄飛了,要留下來,事後再焊回去。一定要等錫全化了,再把晶片夾起來,一次就要拿起來。若不幸一次不成,部分黏住,不要硬拔,會把焊盤拔壞。

再來就是把晶片焊回去,用 380度,我要吹到 3分鐘,才能焊接成功。先對 PCB 吹個一分鐘,上助焊膏,碰到就化開,可以塗抹均勻。

買來的晶片,可能不是新品,但都有植錫。可惜,我直接焊接,都會失敗。反倒是我自己植錫的,吹個 2分鐘 ~ 3分鐘,就能自動歸位。不知是不是 有鉛 和 無鉛 的差別。後來乾脆全部重新植錫再焊,比較不會失敗。

另外,影片的經驗分享,都是用鑷子輕推一下,會重新歸位,判斷錫全化呈流動狀態,為焊接成功的判斷。但手抖得厲害,一不小心就推到位置之外,也看不出塌陷的瞬間。後來發現有個影片,晶片擺得不正,錫全化呈流動狀態時,晶片自動歸正了。

我就在放晶片時,對準位置之後,稍稍把它弄歪一點,讓晶片邊緣和定位白線不會對齊。等加熱到晶片和白線對齊,就成功了。

後來,發現可以吹到 3分鐘,晶片仍是正常的,在重新植錫後,就固定吹個 3分鐘,比較保險。

好不容易,成功了,升級為 1GB 的記憶體。






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

修改 Klipper LCD 螢幕的 menu

在 Klipper 的 LCD 的功能表中,增加一些功能,方便使用。

顯示 IP

在 LCD 顯示 IP,參考 goopypanther/klipper_network_status。參考它的說明,執行 install.sh。或是直接將 network_status.py 複製到 ~/klipper/klippy/extras/ 目錄下,再重新開機,就會生效。然後依照說明,在 printer.cfg 建立功能表。

[menu __main __system]
type: list
name: System

[menu __main __system __network]
type: list
name: Network

[menu __main __system __network _mdns]
type: command
name: mDNS: {printer.network_status.mdns}

[menu __main __system __network _ethip]
type: command
name: Eth IP: {printer.network_status.ethip}

[menu __main __system __network _wifissid]
type: command
name: Wifi SSID: {printer.network_status.wifissid}

[menu __main __system __network _wifiip]
type: command
name: Wifi IP: {printer.network_status.wifiip}

我是放在 [System] 的子功能表之下。


關機功能

參考 Shutdown host from menu with mainsail?

Klipper 是在 Linux 系統下執行,最好執行 shutdown 指令,關閉系統後,再關閉電源,以免資料流失。

首先,透過 kiauh 的 "4) [Advanced]",安裝 "Extras: 8) [G-Code Shell Command]"。

# shell command
[gcode_shell_command reboot_host]
command: reboot

[gcode_shell_command shutdown_host]
command: shutdown now

# 功能表
[menu __main __system __reboot_host]
type: command
name: Reboot Host
gcode:
    M117 Reboot Host
    { menu.exit() }
    RUN_SHELL_COMMAND CMD=reboot_host

[menu __main __system __shutdown_host]
type: command
name: Shutdown Host
gcode:
    M117 Shutdown Host
    { menu.exit() }
    RUN_SHELL_COMMAND CMD=shutdown_host




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

Orange Pi Zero 安裝使用

在網路上有人出清二手的 Orange Pi Zero,雖然是十多年前的產品,但拿來當 Klipper 的上位機還蠻適合的。

Orange Pi Zero 和 Orange Pi One 類似,但有 wifi,不用再另外花錢買 wifi 裝置。另外,只有一個 DRAM 晶片,因此記憶體最大只有 512MB,預設是 256MB。使用 H2+ CPU,是 H3 CPU 的閹割版,但對 klipper 的運作影響不大。

賣家出貨,512MB 和 256MB,隨機出貨,256MB 的板子比較多。

Pi Zero 與 Pi One 的差異

Orange Pi One 發表於 2016年 1月,CPU 為 H3,2個記憶體晶片,標準 512MB,最多可以升級至 1GB。Pi Zero 則發表於 2016年 12月,CPU 為 H2+,H2+ 為 H3 的降級版,1個記憶體晶片,標準 256MB,最多可以升級至 512MB。

Armbian/build 建立的 Pi Zero 的 image,在使用時有一些問題,如 reboot 會卡在 "Restarting system"。後來無意中,發現使用 Pi One 的 image 也可以開機,且 reboot 可正常開機。看電路圖,Pi One 和 Pi Zero 很類似,可能這樣才能用 Pi One 的 image 來啟動 Pi Zero 吧。

另外,無法正常驅動 SPI 的 LCD,使用 Pi One 的則可以。

後來把 config/boards/orangepizero.csc 參照 orangepione.conf 修改,把沒用到的也刪掉。

# Allwinner H2+ quad core 256/512MB RAM SoC WiFi SPI
BOARD_NAME="Orange Pi Zero"
BOARDFAMILY="sun8i"
BOARD_MAINTAINER=""
BOOTCONFIG="orangepi_zero_defconfig"
#MODULES_CURRENT="g_serial"
MODULES_BLACKLIST="sunxi_cedrus"
# DEFAULT_OVERLAYS="usbhost2 usbhost3 tve"
# DEFAULT_CONSOLE="both"
# HAS_VIDEO_OUTPUT="yes"
# SERIALCON="ttyS0,ttyGS0"
KERNEL_TARGET="legacy,current,edge"
KERNEL_TEST_TARGET="current"
# CRUSTCONFIG="orangepi_zero_defconfig"

執行建立 image 的指令

./compile.sh \

BOARD=orangepizero MAKE_THREADS=8  \

BRANCH=edge RELEASE=noble \

BUILD_MINIMAL=yes BUILD_DESKTOP=no  \

NETWORKING_STACK="network-manager" \

KERNEL_CONFIGURE=no

後記,關於無法 reboot

將解決辦法反應在 git 上,維護者把 APM (advanced powered management,aka CRUST firmware) 拿掉了。但下載的 image 仍是舊的,使用者可在安裝更新後,使用 armbian-install 更新 u-boot。

連接 SPI 界面 LCD

Pi Zero 的界面接腳如下。



先用 gpioinfo 確認已使用的 pin。"r_pio 0 10" 為 PL10,是控制核心用的。

--------------
gpiochip0 - 224 lines:
line  17:      PA17    "orangepi:red:status" output active-high [used]
line  20:      PA20    "reg-vcc-wifi"        output active-high [used]
line 166:      PF06    "cd"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input  active-low  [used]
line 204:      PG12    "usb0_id_det"         input  active-high [used]
gpiochip1 - 32 lines:
line   6:      PL06    "vdd-cpux"            output active-high [used]
line   7:      PL07    "reset"               output active-low  [used]
line  10:      PL10    "orangepi:green:pwr"  output active-high [used]
--------------

觸控屏

--------------
OPi Zero wiring:
Pin 23 - PA14 <-->  SPI1 SCK       & T_CLK
Pin 21 - PA16 <-->  SPI1 SDO<MISO> & T_DO      * LCD 的 MISO 不要接
Pin 19 - PA15 <-->  SPI1 SDI<MOSI> & T_DIN
Pin 15 - PA3  <-->  DC
Pin 13 - PA0  <-->  RESET
Pin 26 - PA10 <-->  LED
Pin 22 - PA2  <-->  LCD CS   
Pin 05 - PA11 <-->  T_CS
Pin 03 - PA12 <-->  T_IRQ
Pin 01 - 3.3V  (or Pin 4 - 5V)
Pin 06 - GND
--------------
* LCD 的 MISO 不用接,接了可能使得觸控失效。

使用 evtest 測試觸控功能。

要把 /boot/armbianEnv.txt 的 tve (Composite TV Encoder) 的 overlay 取消掉,console 才會輸出到 LCD。

使用 panel-mipi-dbi-spi 的驅動,會載入 /usr/lib/firmware 目錄下的 panel-mipi-dbi-spi.bin。這樣對應不同驅動的 LCD,只要更換 panel-mipi-dbi-spi.bin 就好。因為檔名是固定的,為了區分使用那種驅動,以連結來建立該檔案。

---------
sudo mkdir /usr/lib/firmware/panel-mipi
sudo mv st7796s.bin /usr/lib/firmware/panel-mipi
sudo ln -sf /usr/lib/firmware/panel-mipi/st7796s.bin /usr/lib/firmware/panel-mipi-dbi-spi.bin
---------

和 MKS Pi 或 Fly Pi 比起來,使用 Orange Pi,麻煩的地方是要自己想辦法整合 LCD。後來自己用 FPC轉接板做,成品如圖,雖然不好看,還算堪用。



ZSWAP 設定

記憶體 256MB,實在太少了,要使用實體的 SD 卡當 SWAP 才行。

在完成第一次啟動後,使用 gparted 修改分割區,留多一點空間給 swap。然後用 blkid 取得 swap 的 uuid,在 /etc/fstab 中加入 swap 設定。

UUID=f454716c-ed0b-4d43-bff5-93545b4ef388 none swap sw 0 0 

修改 /etc/default/armbian-zram-config,將 SWAP=false 的註解取消,然後重啟系統即可。

後來自己練習 BGA 焊接,把記憶體改成 1GB,就不用擔心 temp 空間不夠的問題了。

安裝 klipper

複製 kiauh 專案

$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dw-0/kiauh

再執行 kiauh/kiauh.sh 安裝 klipper。

另外,由於記憶體較小,導致 tmpfs 的 /tmp 不足,在安裝 Moonraker 的階段,會耗盡 /tmp 的空間。因此需另建一個暫時的 tmp,步驟如下。

$ # Create a temp folder on a disk that has a lot of space:
sudo mkdir -p /bigtmp

# Set generous access to the temp folder:
sudo chmod 777 /bigtmp

# Change TMPDIR env to the big folder you just created:
export TMPDIR=/bigtmp

# install package

在安裝 Moonraker 時,改成用此暫時的 tmp。安裝其他的套件,則用 tmpfs,會比較快。另外,安裝 Moonraker 時,要在 putty 的 console 上執行。要是透過 ssh 安裝,會時間太久沒反應,裝到一半被踢出連線。

Disable networkd and purge netplan

設定好 NetworkManager 後,若沒有停掉 netplan 和 systemd-networkd,開機會要等 3分鐘才完成。

作法如下。

$ sudo systemctl disable --now systemd-networkd.service systemd-networkd.socket systemd-networkd-wait-online.service 
$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Manager
$ sudo systemctl mask systemd-networkd-wait-online.service
$ sudo apt purge netplan netplan.io -y

回傳訊息如下,不知會有何問題。

-------
Removed "/etc/systemd/system/network-online.target.wants/systemd-networkd-wait-online.service".
Removed "/etc/systemd/system/multi-user.target.wants/systemd-networkd.service".
Removed "/etc/systemd/system/dbus-org.freedesktop.network1.service".
Removed "/etc/systemd/system/sockets.target.wants/systemd-networkd.socket".
Removed "/etc/systemd/system/sysinit.target.wants/systemd-network-generator.service".
Disabling 'systemd-networkd.service', but its triggering units are still active:
systemd-networkd.socket
--------

修改 /etc/netplan/armbian.yaml,如下。

network:
  version: 2
  renderer: NetworkManager

可以使用 systemd-analyze 產生時間圖,看看開機卡在那裡

$ systemd-analyze plot > systemd-analyze.svg 

由圖檔知道,一開始,kenerl 載入花了 5秒,systemd 程式載入用了 2秒,之後才開始啟動各種服務。

Unexpected error: Scanning not allowed while unavailable




網誌存檔